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实录

  |   0 评论   |   1,505 浏览


    复旦大学教师陈果走红,学生称其“模特姐姐”讲课不张扬但能品出大道理 。她的语录好像心灵鸡汤,给人启迪。
      记者采访了解到,将陈果的上课视频传上网络,只是一个复旦学生的无意之举。而恰恰是这样的无意举动,让象牙塔之外的人分享到了名校教师的学识和风采。不少网友呼吁,未来国内高校能否如耶鲁、哈佛等世界名校一样,把名师课程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公众下载,打造更多没有围墙的大学。

      复旦女教师视频网上蹿红 网友称如一碗“心灵鸡汤”

      上海女孩,80后,学哲学,身高1.72米,利落短发,背影看起来有些像老外,学生时代绰号“酋长”,复旦“北区三宝”之一,现为复旦社会科学基础部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”任课教师。

      因为读书期间兼职做过模特,复旦学生都亲切地称她“模特姐姐”。复旦大学大三学生小潘告诉记者,第一次上陈果老师的课就被她的教学方式所折服。“陈果老师上课的气氛很好,她从不说教,却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。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“朋友”的一段,她说,‘朋友是奢侈品,拥有就很满足’,我觉得很有道理,听了也极有感触。”另外一些复旦的学生也表示,陈果老师给人感觉一点都不张扬,可是却能品出许多人生的“大道理”,她的一些感悟、观点令学生们很受用。

      记者采访了解到,上传上课视频,是陈果的一位学生的无意之举,因为喜欢陈果的上课风格,就想要和更多人一起分享。不过,陈果本人并不愿意成为被关注的对象。“视频上传之后,陈老师曾在课上专门跟我们提过,她不愿意出名。”一名上过陈果课的复旦学生告诉记者,当时陈老师的一席话让她印象深刻,“她说,爱一个人并不是帮她出名,而是要帮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而她想要的就是自由自在、平凡地在她热爱的三尺讲堂上工作下去”。

      陈果走上讲台仅仅一年半时间。记者了解到,为了尽量把课上好,她事先都会看大量的哲学书,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“旁听生”,从先贤、智者那里汲取养分,加以消化和理解,再转达给学生们。

      昨天,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陈果,在电话里,她的声音沉静却坚持,她说自己其实很平凡,无意宣传自己,也不想做“复旦于丹”。“我现在还在摸索阶段,在课堂上讲的也是一个29岁青年人一些有限的看法,里面包含我的困惑和不解”。陈果希望自己有个比较自由的空间,因为被关注甚至被表扬也是一种压力,“我有几斤几两自己知道,目前还远没有到破茧而出的美丽状态,我不希望成名,而且复旦比我讲得好的老师多得是”。

     陈果语录
     1、什么是孤独?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,她高傲、优美,完全是精神的自由。孤独,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,做到“如我所是”,完全不需要装扮、做作,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。

      2、什么是寂寞?寂寞是一种病,是一种精神的饥饿。既然是病,就需要治疗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?方法就是人群,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。

      3、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。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,这仅仅是互为功利(确实有用,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);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,这是廉价的交往。

      4、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,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。

      5、孤独不求外物,反求诸己(也就是淡定)

      6、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。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,焦躁不安。他们的思想从贫瘠而荒芜,产生自我厌弃感。

      7、他比烟花更寂寞。烟花绽放于无形,消失于乌有,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,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。

      8、孤独不是故作姿态,孤独是一种心境。沉默未必是孤独,孤独

    陈果
    没有任何形式,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。装出来的叫浮躁,那是一种虚荣心,是为了招揽目光。(以上文字原文来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的节选)

      9、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。我们很安静,但是不冷清。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话题,这就是一种分心,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。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。

      10、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。要么越走越远,要么越走越近。

      11、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,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。

      12、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。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,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。

      13、朋友是奢侈品,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。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。因为,它除了友情,什么也不能给你。

      14、朋友不是附庸,不会只有赞同、妥协。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
      15、有些所谓的倾诉、出气筒,都是语言暴力。不该以“这是对朋友的信任”为借口。这是对朋友的滥用。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。soul mate是灵魂上的一体,他不该承担我的琐事。

      16、朋友应该是无用的(此处的“用”指利用)。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。执手相看无语,却心事了然。

      17、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,隔上两三年,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。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“友情”是不牢靠的,因为一旦不联系,他们会断。(从来也不会想起,永远也不会忘记)

      18、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。

      19、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,距离产生美。靠得太近,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。两块石头投入水里,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。

      20、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,因为太接近,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。

      21、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,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凝望,这种凝望叫做思念。

      22、周围的人太多,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。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,是为什么?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。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?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。孤独是自我寻乐的消遣方式。

      23、人是有“贱”性的。

    复旦大学教师

    简介  女,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,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,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;

    复旦大学教师,陈果
    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,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。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”任课教师。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,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–“酋长”。

      学习经历:

      1999年9月-2002年6月,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,

      2002年9月 -2005年1月,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,

      2005年2月-2008年6月,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,

      2006年7月-2007年1月,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,

      2005年7月-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“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”做学者。

      工作经历:

      2008年6月至今,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”任课教师;

      2005年5月,“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”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;

      2004年-2005年,复旦大学哲学系《教牧心理学》及《宗教社会学》课程的助教和翻译,任课教师: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. Whitehead;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;

      2002年9月-2004年6月,复旦大学“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”英文教师;

      2004年暑期,《人民画报》上海总部实习记者。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;

      1999年10月-2001年6月,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。

      奖励与荣誉:

      2007年,香港“道风”优秀博士生奖学金;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“优秀博士生”奖学金;

      2006年,香港“道风”优秀博士生奖学金;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

    陈果
    发的“优秀博士生”奖学金;

      2005年,香港“道风”优秀博士生奖学金

      2004年,香港“道风”优秀硕士生奖学金;

      2003年,香港“道风”优秀硕士生奖学金。

      专业研究成果:

      2008年,撰写的《耶稣为何如此言语?》发表于《基督教学术》(第六辑)

      2007年1月,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(梗概),发表于《基督教学术》(第五辑)

      2007年1 月,翻译的“学校教育的核心: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(美)迈克·贝梯(Mike Beaty)”以及因此撰写的“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: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”,发表于《基督教学术》(第五辑)

      2005年7月,撰写的“‘光’(理性) 与‘影’(非理性) 编织的绮丽——评奥托的 《论神圣》”,发表于《基督教学术》(第三辑)。

    评论

    发表评论

    validate